文✎财图说
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编辑✎财图说
“用芳纶纸制成的异形件,成本每个20元,可日本三菱卖给我们的却是2800元。”
胡健指着手中的异形件,苦笑着说:
“这个异形件,按个数卖。卖多少个,由对方说了算。”
这个场景发生在2018年的3月份,此时的胡建教授正在接受《科技日报》记者的采访。
作为华南理工大学芳纶纸项目的负责人,胡建教授领衔团队,研发了芳纶纸相关技术,为我国实现完全自主制造芳纶纸迈进做出了重要的突破。
2016年,华南理工大学胡健教授凭团队以芳纶纸相关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,与中车集团共同设立合资公司,相关技术作价6684万元,校方占股25%。
随后,华南理工大学表示,将按规定将所持股份的80%,奖励给胡建团队,校方只保留20%收益。校方所持股份的80%,换算下来也就是5300多万。作为科研工作者以成果致富的典型,这随即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人们不禁感慨,这小小的一张“纸”为何能带来如此高的收益?
“芳纶纸”究竟是什么?
芳纶纸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,其本质是由芳纶纤维黏结而成的片状材料,属于非织造布的一种。是全球公认的优质绝缘材料和结构材料。芳纶纸的密度低,且具有阻燃、高的机械强度和持久耐用的特性。
根据相关文献报道,航天航空器每减少1千克的重量可节省成本大约2000美元,这使得芳纶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。
早期,芳纶材料主要是被应用于战争,因其轻便、高强度、以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弹衣中。
后来,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,其更广泛应用于电工、电子、航空、运输等领域。
目前,芳纶产品用于防弹衣、头盔等约占7~8%,航空航天材料、体育用材料大约占40%;轮胎骨架材料、传送带材料等方面大约占20%左右,还有高强绳索等方面大约占 13%。轮胎也开始大量使用芳纶帘线来减轻重量,减少滚动阻力。
在电子电器业中变压器、电机、开关和控制件、以及电板上也大量用到了芳纶产品。并且近些年,不少手机厂商也准备把芳纶纸制成手机壳,以减轻其重量、提高耐撞击以及信号穿透等能力。
正是因为具有如此优异的性质,芳纶纤维也被称为“全能纤维”。
市场被垄断,本土行业发展受限
中国芳纶纸行业的发展,主要经历了NOMEX纸、国产间位芳纶纸、对位芳纶纸三个时期。
上世纪60年代,NOMEX纸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,这种材料具有耐高温和电绝缘性的优良性质,是制造如新型电气器材等设备必须使用的材料。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间,中国芳纶纸市场几乎被杜邦公司所垄断。
美国杜邦公司
2000年后,随着对间位芳纶纸的需求不断增大,为了应对美国杜邦公司在芳纶纸市场的垄断,烟台氨纶集团、上海圣欧集团实现了间位芳纶的工业化生产,其性能与杜邦公司的芳纶纸一代产品NOMEX纸接近,但是还存在一些差距。
杜邦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对位芳纶纸KEREX,对位芳纶纸与一代产品NOMEX纸相比,具有更高的强度、更高的模量并且耐高温性能更好,是现代机械原件制造材料的不二之选。2000年,日本公司也随后成功研制出对位芳纶纸。
也就是说,在我国自主研制出对位芳纶纸之前,芳纶纸市场一直是由美国和日本的公司所垄断,这也是日本敢以超过其成本价140倍的价格卖给我们的原因。
而近些年,我国科技水平快速发展,无论是高铁建设还是国防军工,都需要涉及到大量的芳纶纸材料,这些材料的品质需求很高,没办法从国内供应,只能从国外购买。
对芳纶纸材料的需求迅速增加,以及我国技术受限、产能跟不上的现实之间的矛盾,就如锁套一般,制约着我国相关科技的发展,并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。
技术封锁,阻碍我国发展
而美国似乎也不想给我们发展的机会。
作为芳纶纸行业的巨头,杜邦公司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功实施了芳纶纤维产业化。
技术领先我国数十年的美国杜邦公司,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,迅速扩大产能,占领了全球芳纶纸市场。在排挤其他国家公司进入市场的同时,其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增大投入。目前,其产品已经进入了第三代。
由于拥有对芳纶纸行业绝对的控制权,美国也间接控制了其他国家国防工程和航天事业的起伏兴衰。就如同将自己最柔软的“腹部”暴露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,毫无秘密可言。
在美国政府的授信下,杜邦公司对我国出口的产品,只是其上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产品,其目的就是为了阻碍我国相关科技产业和国防的发展,把我国的芳纶纸生产技术锁死在低性能的老旧产品之中。
迎头赶上谈何容易,美国公司、日本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展了那么多年,所积累的技术、所积累的经验,远比我国企业有优势。并且由于技术的封锁,想要快速获得与美国人相当的技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
随着近些年逆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,国家保护主义的兴起,使得我国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。
绝处逢生,不再受制于人
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决定搞芳纶纸制造技术时,胡建教授曾这样说,因为国家需要,只有这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了,才能使国家不再受制于人。
他永远记得那时芳纶纸受制于人时的场景,我国每年不得不花上数十亿元向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购买。
“之前日本三菱公司卖给我国的芳纶纸制异形件时,成本每个只要二十元人民币,可是报价却高达两千八百元,翻了一百四十倍。”
由于处于卖方市场,主动权掌握在对方手里,对方想卖多少,你只能买多少,并且供货还不稳定,经常受到对方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,有时想买都买不到。
正是受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影响,从那时起,胡健教授就开始了对相关领域的探索。 让国家能够实现自主制造最为先进的芳纶纸,突破美日对我国的技术封锁,成为了他最大的心愿。
在2009年的时候,胡健教授的团队以“军工配套”的名义正式开始了对芳纶材料的研究。
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,又先后开展了芳纶复合材料的研制、国产芳纶II蜂窝芯材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项目,为我国实现自主芳纶纸制造做出了重要的突破。
研究工作十分枯燥且漫长,但是胡建教授的团队并没有对其产生过一丝一毫的懈怠,在他们的努力攻坚之下,一个个关键难题得到了解决,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瓶颈不断突破。
而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,一些企业似乎也看到了机会。
胡建团队在芳纶纸技术领域的崭露头角,很快就被中车集团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意到。该公司一直以来在寻求解决芳纶纸蜂窝的问题。胡建团队所做出的技术突破,正与他们的期望不谋而合。
2014年,公司领导亲自邀请胡健,主动商讨该技术转化事宜,以解决困扰多年的芳纶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难题。
胡建教授知道,在有了企业资金的支持后,技术转产会变得更加容易,并且可以快速扩张,在短时间内就能提高我国芳纶纸产品的竞争力。
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,该项目是学校承担的国家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之一,涵盖范围大,包括国家军民融合重大专项成果,学校是否同意转化?应该如何转化呢?
出于稳妥起见,他立马联系到了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章熙春进行汇报。章熙春听后说学校十分支持,学校的传统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,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,并表示:
“你们团队来开路,先放个头炮,看看响不响”。
与企业商谈合作时,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由于芳纶纸市场潜力巨大,未来期望的收益更为丰厚。因此,相比于卖技术,学校和胡建团队一致赞同以技术入股,获取股权。但是生产技术的价值并没有现成的市场可以参考,其价值的确定涉及国有资产的评估,处理起来也非常繁琐。
为了尽快促进合作的达成,早日实现技术转产,达成胡建团队的心愿,学校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合作细节、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,一路开绿灯。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扫除了技术入股的障碍,与中车集团就组建新公司一事达成了一致。
以技术入股,意味着需要承担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,对未来的收益也是风险自担,是不确定的。因此一般的科研人员更倾向于“卖技术”而不是选择这种形式的合作,甚至中车集团的代表还当场打趣道:
“难道大学老师不要钱的?”
而胡健教授则笑着说,之所以要以这样的形式长期合作,主要是因为此项技术是他们的全部心血,技术转化不能急功近利,不做甩手掌柜,要全程参与跟踪,才能保证该技术不至于半途夭折,给国家和自己一个彻底的交代。
感叹于胡建教授的崇高精神,中车集团随后签订了合作备忘录,2016年双方正式签订合同。
在合作达成后,胡建教授团队更是做到细致入微,把每一个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每一个在环节中可能被忽略的漏洞,都仔细筛选排查。
从2016年至2018年,胡健团队与中车集团实验室,多次共同进行中试、工程化试验,画出的工程纸多达上千张。
2018年底,项目投资5亿元,年产值10亿元,预期实现年利税3亿元。产品已在大型飞机、磁悬浮、高铁、地铁、虚拟轨道交通开展示范验证,部分零部件已开始成功运用,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。
2019年,胡健教授的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,直接跨越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芳纶纸一代和二代,其性能达到了其第三代的品质。这标志着我国彻底突破了美日对我国芳纶纸生产的技术封锁,成为了世界上第3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。
当被问及,带领团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,内心有什么感想的时候,胡建教授自豪地说:
“有了自己的芳纶纸技术,我们也能生产异形件了,不再受制于人。”
结语
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,其他国家并不会因为你缺乏技术而主动帮你,反而会借着技术来欺负你压榨你,因此,必须要做到独立自主,自力更生,突破关键技术。
为了使国家强大,使国家不受制于人,我国有许多像胡建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在默默付出,耗费自己的一生精力去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,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。
花费十几年心血,换来一张“纸”能卖数千万元,相比于所谓的网红一年收入就破亿来说,还是太便宜了。因为这张“纸”能够真真正正地促进国家的发展,保卫国家安全。
也希望,这种成果致富的例子更多一些,改变人们对科学家不赚钱、就该清贫的固有印象,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人,投身科研实践中,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。
因此,要我说,这样的“纸”还是多来些吧。